当前位置:首页 > 未分类 > 正文内容

年轻人越来越反感“专家”,问题出在哪儿?

liangshuai2年前 (2023-02-09)未分类541

专家的建议,又惹怒了年轻人。

最近,某学者表示,在鼓励年轻人生育、婚恋的问题上,可以将法定结婚年龄下调至18岁,以此降低成婚门槛促进单身男女建立家庭。

此话一出,立刻引来无数板砖。不少人质疑:18岁正是接受教育的黄金年龄,此举是否会不利于个人发展?

这只是众多“年轻人被建议”事件中的一个。近一段时间,一些专家颇有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的意味,比如“年轻人没工作可以先结婚生子”“专家建议年轻人不要为了钱而工作”“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子”“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”“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”等。

这些观点,看似为年轻人好,实则惹年轻人厌。“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听专家建议”一度冲上热搜,网友们纷纷表示:“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”。

“专家”作为一种身份,带有“知识权威”属性。他们是在特定领域中拥有特殊知识、技能或受过特殊训练的人。年轻人大部分刚步入社会,囿于自身知识有限,在求职、生育、情感、养老、理财等领域,有时需要听取专家意见,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。

客观地说,在专家群体中,有不少肚里“有货”的学者,令人尊重。比如,有的教授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法律案例,为年轻人讲解法律知识;还有的人化身“情感达人”,理论结合实际输出观点,解决年轻人的情感问题。

这些专家之所以能让年轻人信服,除了深厚的理论知识,还有共情心理和坚定的职业操守,他们的建议在客观上起到了普及知识、弥合矛盾、引领舆论的作用。

但有的“专家”则不然。他们显得很不了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,从未考虑过年轻人的经济压力、健康压力、就业焦虑和婚恋焦虑,每每以一种“不食人间烟火”“纸上谈兵”“站着说话不腰疼”“何不食肉糜”的姿态指点江山。

年轻人虽然不是专家,但却是生活的实践者,他们知道什么样的生活对自己有利。此类“雷人建议”一出,往往会导致情绪对立。

个别专家的“伦理陷落”尤其值得警惕。专家群体本身构成复杂,一些草根“伪专家”、“三无”研究机构的“专家”通过包装,戴着五花八门的头衔,涌向互联网平台,冒充权威之声,甚至“跨界”对自己专业领域外的现象大肆评议,目的是为博知名度、最终实现“影响力变现”。

还有个别专家,丝毫不顾忌年轻人的感受,放弃学术中立原则,过度为商业利益代言。这种抛弃职业操守的行为,让年轻人对专家的排斥与日俱增,以至于拉低了年轻人对整个专家群体的信任和期待。

“不经他人苦,莫劝他人善”。个别专家应从年轻人的难处和需求出发“三思而后言”,先问问这个政策放在自己家人身上行不行,再提有参考性和实用性的建议,而非发表一番不可行的“废话”。

托马斯·索维尔在其著作《知识分子与社会》中提出一个观点:“知识分子的工作成果,往往是不需要负责的。”相比医生做的手术出事故了,工程师设计的建筑倒塌了要承担责任,知识分子提出的公共意见只是参考,出错了也不会被追责。

但网络平台有公共属性,不是某个人的”自留地”。专家更不是“真理的代言人”,一旦出错,造成的后果危害很难估量。

“建议专家不要建议”,不是让专家闭口不言,而是希望专家“从年轻人的利益出发”,少一些哗众取宠,多一些人文关怀,在理性沟通的基础上,建立相互尊重的“公众—专家”关系,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真知灼见。
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琴岛如梦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qdrm.cn/?id=15

标签: 专家

“年轻人越来越反感“专家”,问题出在哪儿?” 的相关文章

新冠病毒去哪了?进入春夏季节它会消失吗?专家回应

新冠病毒去哪了?进入春夏季节它会消失吗?专家回应

近日,关于“新冠病毒去哪儿了”的问题引起广泛讨论。多省市疾控中心发布提示,目前多地处于病例散发状态,尚未检测到新的变异株。与此同时,随着天气变暖,有网友发出疑问——新冠病毒还会有哪些变化?进入春夏季节后,新冠病毒会消失吗?如何看待当前病例散发状态?据人民日报健康时报客户端报道,近期,大家感觉身边的新...

“提前还贷潮”:买房人抢着给,银行不想要?

“提前还贷潮”:买房人抢着给,银行不想要?

提前还房贷,房主很急,银行更急?贯穿了2022年的“提前还贷潮”,2023年热度不减。房主们为何要急于提前还贷?明明银行可以提早回款,为何却并不欢迎?几个问题带你理清“提前还贷潮”。买房人抢着给vs银行不想要“曾经批贷难,如今还贷难。”当前的语境下,“还贷”指的已经不是月供的压力,而是如何提前偿还部...

全年计划改造473个老旧小区!青岛旧城旧村改造:实现更高质量的“改造升级”

全年计划改造473个老旧小区!青岛旧城旧村改造:实现更高质量的“改造升级”

旧城旧村改造:实现更高质量的“改造升级”全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473个,并向老旧街区改造拓展;计划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85个,啃下多年改造不了的“硬骨头”旧城旧村改造是惠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,是激发城乡活力的内在动力,同时也是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。近年来,随着我市旧城旧村...

张朝阳“四小时睡眠法”科学吗?专家回应

张朝阳“四小时睡眠法”科学吗?专家回应

近日,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在直播节目中再度谈及自己的“四小时睡眠法”,引发热议。此前,他就曾公开建议大家少睡,称能睡6个小时最好,4个小时就是完美。对此,有关专家表示,这并不是科学的睡眠方法,且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伤。张朝阳再谈“四小时睡眠法”据媒体报道,9日,张朝阳在直播中谈到自己的睡眠习惯时称:“要是...

汽车降价“大乱斗”,奔驰、宝马、奥迪都坐不住?

汽车降价“大乱斗”,奔驰、宝马、奥迪都坐不住?

2023年,在新能源汽车开年打响价格战后,燃油车也在3月加入战局。“汽车全面降价的时代来了吗”、“超30个汽车品牌花式打价格战”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。以致于有网友调侃:“我们正在经历汽车行业史上‘最卷’的一段时期。”而捅了汽车行业价格战“马蜂窝”的则是东风汽车。此前,一张“湖北史上最强购车优惠季开启”...